,像是卸下了什么重担,又像是沉入更深的海底。四周的一切渐渐远去。意识在波涛中沉浮,思绪飘忽不定,如被浓雾笼罩的海上孤塔——asepulchre(坟墓)inthiskingdombythesea——时隐时现,模糊而无法触及。(注:埃德加·爱伦·坡的诗歌《安娜贝尔·李》原文。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尾注
mit这周春假,腾出时间来更~本来这章应该写到柰穿越的,看来要留到下章开头了。
昨天睡觉前我故意问我爱人:我和女性朋友出门的时候常常挽着手臂,你们男性为什么不呢?我话音刚落,他很理直气壮地脱口而出:“becauseit’sgay,ofcourse.”(当然因为那是同性恋了。)他并不homophobic,我们有很多男同的朋友,而且他是欧洲人,虽然成年后一直在美国居住,但西欧整体对“男性触碰”的宽容度要比美国高很多(来美之后,许多西欧——尤其意大利、西班牙、法国的——男同学经受的最大的文化冲击,就是不能随便触碰别人(男人或女人)的肩膀、手肘、膝盖,因为这些在欧洲是完全正常、非性化、非骚扰的行为)。但即便我丈夫来自一个对男性间触碰相对宽容的社会,他仍旧会下意识地在妻子面前展现自己的“男性气概”,迫切地想要向我证明他是straight的,是个“性取向正常的”真男人。章首所表达的一部分就是这种潜移默化的观念。
我也必须澄清一下,我对贫困家庭和工人家庭没有丝毫的贬低与歧视的意思。我丈夫的父亲是管道工人,母亲是没有收入的家庭主妇,家里有叁个siblings,即便他的国家社会福利很好(比美国要好很多),他们从小的生活也并不富裕。他的许多中学同学都没有上大学,而是继续了父母的工人职业,因为福利好,生活很不错,起码能做到衣食无忧,孩子教育、医疗几乎免费。但我对这些家庭的观察——其沟通模式、讨论内容、决策方式、理财方法、精神需求——让我得出的结论就是:他们的思维方式并不理性,尤其跟我之前提过的前男友家相比——虽然他们是很好、很善良、很人情味的人。这一点上,我丈夫也同意。
neha的原型是我的一位好朋友,印度裔美国人,当然改了名字。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我身上,我很希望在我身边的是她。